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遮厅,此物犹能慰衰老,
稍晴相约屡相过,长夏村居乐事多。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此物犹能慰衰老,稍晴相约屡相过”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保持原诗意境的基础上,对第二联和第三联进行了适当的创意性融合与调整,以形成连贯的诗意。)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梅子味道酸涩,留在口中让牙齿酸软;芭蕉叶的影子映在窗纱上,一片翠绿,夏日漫长,午睡醒来后心情慵懒,无所事事,只好闲看儿童追逐捕捉飘飞的柳絮,庭院中的松树投下一片阴凉,遮挡了半边的厅堂,这样的景致还能慰藉我这衰老的心灵,等到天气稍微放晴,我们就多次相约来访,在这漫长的夏日里,乡村的居住生活充满了乐趣。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闲居初夏时的生活场景,通过梅子、芭蕉、儿童捉柳花等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闲适,后两句“此物犹能慰衰老,稍晴相约屡相过”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与友人相约共度美好时光的期待,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乡村景象,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梅子、芭蕉、儿童捉柳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后两句则通过“慰衰老”和“屡相过”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以及与友人交往的愉悦,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诗可能作于他晚年闲居期间,面对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欣慰,通过描绘初夏时节的乡村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诗人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