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枯山瘦失颜色,我意岂能无寂寞。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林枯山瘦失颜色,我意岂能无寂寞。

寒日西斜风渐紧,孤行野径思蹉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树林干枯,山峦消瘦,失去了往日的颜色,我的心情又怎能不感到寂寞呢?寒冷的太阳向西斜去,风也渐渐紧了起来,我独自走在荒野的小路上,思绪万千,感叹时光蹉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到的萧瑟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句“林枯山瘦失颜色”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衰败,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次句“我意岂能无寂寞”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感,后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通过“寒日西斜”、“风渐紧”等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孤行野径思蹉跎”的抒情,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感,首句“林枯山瘦失颜色”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间萧瑟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凄凉、萧瑟的基调,次句“我意岂能无寂寞”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深刻,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进一步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立体,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击,晚年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间萧瑟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孤独与寂寞,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与无奈,在陆游的诗歌中,这种对家国情怀的抒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