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云惨惨秋阴薄,卧听北风鸣屋角。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5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十月二十日闻雷》,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十月二十日闻雷

宋·文天祥

天云惨惨秋阴薄,卧听北风鸣屋角。

一夜四山雷雨起,龙湫飞瀑百尺高。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之后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译文

天空乌云密布,秋天的阴云淡薄,我躺在床上听着北风呼啸着吹过屋角的声音,一夜之间,四周的山上雷雨交加,仿佛龙湫(深潭)中的瀑布高达百尺,倾泻而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阴云密布、北风呼啸的自然景象,以及随之而来的雷雨交加、瀑布飞泻的壮观场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时局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雷雨交加的壮观场面,首句“天云惨惨秋阴薄”以“惨惨”形容天云,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次句“卧听北风鸣屋角”则以“卧听”和“北风鸣屋角”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奈,后两句“一夜四山雷雨起,龙湫飞瀑百尺高”则通过雷雨和瀑布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象的壮观和诗人内心的激荡,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也有对时局的忧虑和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文天祥抗元斗争期间,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文天祥作为抗元名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天祥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题目中只提到了前两句诗,但整首诗在理解和赏析时更具完整性和深度,以上解析是基于整首诗的内容进行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