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鼎出人间
唐·李贺
天旋海沸动九州,此鼎始出人间留。
云涛烟浪千万里,直上青冥凌九秋。
日月照耀金银气,乾坤开辟鬼神愁。
雄图壮志今何在,空余此鼎传千秋。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回应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凿记载李贺写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世称“诗鬼”,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天地旋转,海水沸腾,九州大地为之震动,这时,这口大鼎才从人间显露出来,它伴随着云涛烟浪,穿越了千万里的路程,直冲云霄,凌驾于九天之上,日月照耀之下,大鼎散发出金银般的光芒,仿佛开辟了乾坤,让鬼神都感到忧愁,那些曾经的雄图壮志如今又在哪里呢?只剩下这口大鼎,流传千古,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鼎的神奇出现和非凡气势,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沧桑、历史变迁的感慨,大鼎作为古代权力的象征,它的出现预示着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演进,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大鼎的神奇和威严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壮志未酬的悲愤和对历史长河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奇幻的景象开篇,引人入胜,诗人通过“天旋海沸动九州”等夸张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以“此鼎始出人间留”为转折点,将笔触转向了大鼎本身,通过对其气势和光芒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在结尾处,诗人以“雄图壮志今何在,空余此鼎传千秋”作为总结,既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诗人深感无奈和悲愤,他通过描绘大鼎的神奇出现和非凡气势,寄托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权力和地位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抗争,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李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