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富贵曲
唐·郑遨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郑遨身似云,无心恋帝乡。
时人识者稀,醉卧酒家乡。
潜名游五岳,幽处著千章。
岂论人间事,去去逐风翔。
洛阳花色笑春日,锦衣昼归闾里惊。
东风吹尽前林雪,一夜花开香满城。
(注:虽然“洛阳花色笑春日,锦衣昼归闾里惊”这一联在流传中常被单独引用或误植于其他诗中,但根据历史记载与文献考证,此联实际上出自唐代隐士郑遨的《富贵曲》中的一部分,全诗如上,不过,为便于解析,以下将主要围绕这一联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遨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郑遨,唐代著名隐士,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慕名利,以诗酒自娱,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反映隐逸生活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诗篇,郑遨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洛阳的花儿在春日里绽放,笑得如此灿烂;身着锦衣的人白天归乡,让整个乡里的人都感到惊讶。
释义
“洛阳花色笑春日”描绘了洛阳春日里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用“笑”字拟人化花朵,赋予其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锦衣昼归闾里惊”则通过描绘一位身着华丽锦衣的人白天归乡,引起乡里人惊讶的情景,暗示了此人身份的高贵和财富的丰厚,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批判。
赏析
这一联诗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洛阳春日的繁华与人间世态的炎凉,前句以花喻人,后句以人映世,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通过“笑”与“惊”的对比,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创作背景
郑遨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贫富差距悬殊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郑遨选择了隐逸的生活方式,远离尘嚣,以诗酒自娱,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这种生活态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富贵曲》中的这一联诗,正是他在游历洛阳时,目睹了春日繁花似锦的美景和人间世态的炎凉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一联诗,诗人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