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政成罇俎乐,高谈日接无俗情。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郡斋宴集

唐·韦应物

政成罇俎乐,高谈日接无俗情。

清风拂帘幕,明月照窗棂。

宾朋满座笑,丝竹入耳清。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功名。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政务有成,设宴庆祝,罇(酒器)俎(盛放祭品的礼器,这里泛指宴席)间充满欢乐,每日与高雅之士高谈阔论,没有半点俗气,清风轻轻吹拂着帘幕,明月皎洁地照耀着窗棂,宾客满座,欢声笑语不断,丝竹之音清脆悦耳,在这其中,我体会到了真正的乐趣,哪里还需要去追求世俗的功名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郡守任上政务有成后,与高雅之士宴集欢庆的场景,诗中通过“政成罇俎乐”表达了政务成功的喜悦,“高谈日接无俗情”则展现了作者与宾客间高雅无俗的交谈氛围,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优美环境和宾客的欢乐情绪,以及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宴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与高雅之士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清风拂帘幕,明月照窗棂”两句,以自然景物映衬宴会的欢乐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清新淡雅的气息,而“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功名”则直接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任某郡刺史期间,政务有成后,他邀请了一批高雅之士来郡斋宴集,共同庆祝这一成果,在宴会上,他们高谈阔论,畅谈人生理想,氛围高雅而欢乐,韦应物深受这种氛围的感染,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记录这一美好时刻,并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