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
大庭叶落秋风起,蛰虫欲化蝉先鸣。
我思仙侣无拘束,心有灵翼飞蓬瀛。
何当共饮碧霞浆,逍遥同游九天清。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译文
自从十年前在汝阳见到你,你的容颜更加年轻,眼睛也更加明亮有神,庭院中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蛰伏的虫子即将化蝉而先发出鸣声,我向往着仙侣般无拘无束的生活,心中仿佛长出了飞翔的翅膀,想要飞往蓬莱和瀛洲仙境,何时能与你一同饮用那碧霞浆,逍遥自在地遨游于九天之上,享受那清明的世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在汝阳相见的回忆,以及对仙侣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永驻、自由逍遥的渴望,诗中“汝阳昔见今十载,丹颜益少方瞳明”一句,既是对友人容颜不变的赞美,也隐含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主题,通过对比现实与仙境,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理想,诗中“大庭叶落秋风起,蛰虫欲化蝉先鸣”一句,借自然景象的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为后文对仙侣生活的向往做了铺垫,而“我思仙侣无拘束,心有灵翼飞蓬瀛”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仙侣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那种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仙侣生活,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永驻、自由逍遥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普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