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郎何年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的释义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仙

唐·韦渠牟

台郎何年得真诀,服饵既久毛骨清。

不知朅来几何岁,但见花开落满城。

云间五色神牛降,天上双童持玉笙。

若向人间争识我,只应唯是葛仙卿。

作者简介

韦渠牟,唐代文学家、道士,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唐德宗、宪宗时期,曾任太子侍读、谏议大夫等职,后辞官修道,韦渠牟博学多才,不仅擅长诗文,还对道教有深入研究,常与文人墨客及道士交往,留下了不少与道教相关的文学作品。

译文

台郎(指韦渠牟或某位道士)在何年何月得到了真正的仙诀?服用丹药已久,身体变得轻盈清爽,毛骨焕然一新,不知道他已经修炼了多少岁月,只见城中的花儿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在云端,五色神牛降临;在天上,两位仙童手持玉笙吹奏,如果人间有人想要认识我,那大概只能把我当作是葛仙翁那样的仙人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或诗中的道士)通过修炼得道,身体轻盈,岁月悠长,与神仙为伍的奇幻景象,诗中“真诀”指修仙的真谛或秘诀,“服饵”指服用丹药,“毛骨清”形容身体轻盈清爽,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神仙降临、仙童吹奏等场景,进一步渲染了修仙的神秘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奇幻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修仙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道士修炼得道后的神奇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超凡脱俗、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景,诗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超脱,又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墨客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韦渠牟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道士,对道教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在唐代,道教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追求修仙得道、长生不老,韦渠牟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己或某位道士修炼得道的神奇景象,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修仙文化的普遍关注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韦渠牟对道教文化的深厚感情和独特见解,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修仙文化的普遍关注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墨客对超凡脱俗、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景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