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顽物久有精怪,常恐变化成灵妖。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物吟

朝代:唐代

作者:李暮云

质顽物久有精怪,常恐变化成灵妖。

古鼎深藏千载雾,寒灯独照五更霄。

风前隐隐闻私语,月下依稀见细腰。

欲问此中何所寄,人间万事总难逃。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散见于各类诗集之中,他擅长以物寓言,通过描绘日常或古老物件来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虽然历史记载中关于他的资料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富有哲理思考和敏锐观察力的诗人。

译文

质地坚硬的老物件久了会有精怪附身,常常担心它们会变化成灵异的妖怪,古老的鼎器深藏在千年的雾气之中,寒冷的灯火独自照亮着五更天的夜空,风前隐约能听到它们的私语,月光下依稀可见它们纤细的腰身,想要询问这其中寄托了什么,却发现人间的万事万物总是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物件(如古鼎、寒灯),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变化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质顽物久有精怪”一句,暗示了长时间存在的物件可能蕴含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或灵性;“常恐变化成灵妖”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变化的担忧和好奇,后几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神秘氛围,并引出了对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物寓言,构思巧妙,语言凝练而富有意境,诗人通过对古老物件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对时间、变化以及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神秘现象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神秘色彩,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记载中关于李暮云的资料不多,因此难以确切知晓,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寂静的夜晚,面对着一件古老而神秘的物件时,心中涌起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变化以及命运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无奈,这种情感在唐代诗人中并不罕见,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人生、命运的普遍关注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