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屡备水神夺,往往冥晦遭风涛。全诗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行叹

唐·韦庄

舟行屡备水神夺,往往冥晦遭风涛。

帆影摇摇天欲暮,江声汹汹夜初高。

身危每惧蛟龙怒,命薄常忧水伯嘲。

何日得归安坐处,青山绿水平生豪。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船行江上多次遭遇水神的掠夺,常常在昏暗不明的时候遇到狂风巨浪。

帆影在暮色中摇摇晃晃,天色将晚,江面上波涛汹涌,夜色逐渐深沉。

身处险境,时刻担心蛟龙的愤怒,命运多舛,总是忧虑水神的嘲笑。

何时才能回到一个安稳的居所,享受那青山绿水带来的平生豪情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庄在江上航行时遭遇的种种艰险,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水神夺”、“冥晦遭风涛”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江行的危险与艰难,而“身危每惧蛟龙怒,命薄常忧水伯嘲”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忧虑,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江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更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韦庄运用对比手法,将江行的艰险与内心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青山绿水平生豪”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和仕途坎坷,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江行中,面对汹涌的波涛和变幻莫测的天气,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江行的艰险,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