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予夺得何所用,簿领朱墨徒纷淆。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白居易

朝从坐上起,暮向枕前卧。

不觉白驹过,但觉朱颜堕。

嗟予夺得何所用,簿领朱墨徒纷淆。

一朝归老嵩山下,松菊依然三径草。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早晨从座位上起身,傍晚便躺倒在枕前。

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只觉得青春容颜已逝。

唉,我争取得来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让公文簿册上的朱墨字迹更加纷乱罢了。

如果有一天我能归隐到嵩山脚下,那里松菊依旧,三径之旁依然芳草萋萋。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纷扰、仕途无意义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忙碌的官场生活和向往的归隐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首句“朝从坐上起,暮向枕前卧”描绘了诗人日复一日的忙碌生活,而“不觉白驹过,但觉朱颜堕”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慨。“嗟予夺得何所用,簿领朱墨徒纷淆”一句,诗人直接抒发了对官场纷扰、仕途无意义的反思,表达了对争名夺利的厌倦,最后两句“一朝归老嵩山下,松菊依然三径草”则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心生厌倦之时,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在官场中,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感受到了仕途的艰辛和无奈,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纷扰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和价值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