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凄凉已可叹,而况後世悲前朝。出自哪首诗?

风云4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当时凄凉已可叹,而况後世悲前朝”并非原诗中的直接句子,但意境与原诗中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相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朝代更迭的感慨。)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善于捕捉和提炼生活中的典型意象,通过生动的艺术描绘,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译文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南京的王气黯然消逝,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如今全国统一四海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秋风中萧瑟。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西晋灭吴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朝代更迭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突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赏析

本诗以景寓情,寓情于景,写得很含蓄,前四句,只就眼前所见景物,信笔写去,看似表现眼前之景,实则已有怀古之情融于字里行间,后四句,则点明怀古之意,抒发感慨之情,全诗借古讽今,暗指唐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当时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在沿江东下途中,游览了西塞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描绘西晋灭吴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唐朝统治者的警示和劝诫,希望他们能够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沧桑、人生短暂的感慨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