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自亦伤无定,莫就行云托信归。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远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行云自亦伤无定,莫就行云托信归。

辽海鹤归应未得,湘江燕去定无回。

弦危中妇思游子,月冷高楼泣镜台。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行云自己也伤感于漂泊无定,不要向行云托寄书信盼我归来。

辽海的仙鹤应该还没有归来,湘江的燕子也一定没有飞回。

琴弦声紧,深闺中的妻子思念着远方的游子;月光清冷,高楼上的她对着镜台暗自垂泪。

在梦中清晰地看到了边关要塞,却不知哪条路能通向那遥远的金微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首联以“行云”自喻,感叹自己漂泊不定,无法收到亲人的书信;颔联通过“辽海鹤归”和“湘江燕去”的典故,进一步强调归期无望;颈联则通过描写妻子的思念和悲伤,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尾联则通过梦境中的边关,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迷茫和渴望。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象和典故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的“行云自亦伤无定”以行云自喻,既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不定,又暗示了书信难通的无奈,颔联的典故运用,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颈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和愧疚,尾联的梦境描写,既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又增添了诗歌的朦胧和神秘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自己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漂泊,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更加深切,对归途的渴望也更加迫切,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情感状态下创作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