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晁补之的《即事》,全诗原文如下:
即事
宋·晁补之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如今寂寞西湖上,雨後无人看落英。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译文:
病后两鬓已经稀疏病后两鬓已经稀疏花白,卧在枕上看着北窗的残月照在门纱上,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不用强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后更佳,如今病后孤寂无聊,惆怅满怀,却只能独自一人在西湖边饱览落花。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病后初愈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当前境遇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赏析:
首联“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写病后初起,两鬓已斑白,卧在枕上看着北窗的残月照在门纱上,上句“萧萧”两字传出老境颓唐之态,下句以写景作烘托,进一步表现病态,第二联写白天闲情,煎药时以豆蔻熟水为饮,及卧病对枕上诗书之爱好,第三联写雨后新凉,闲适幽静之感,尾联“如今寂寞西湖上,雨後无人看落英。”写当前所处之地,雨后西湖,荷花落尽,美不胜收,却无人欣赏。
全诗以病愈后的生活为线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无奈,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病后初愈的闲适与寂寞,以及对当前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晁补之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病卧床,病愈后独自一人在西湖边漫步,看到雨后落英缤纷的美景,却无人共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寂寞与无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即事》,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