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附:相关联想句

(虽非直接出自此诗,但符合您提供的关键词意境)

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

(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联想,非杜牧原句,用于解析说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译文

(针对原诗《题扬州禅智寺》进行翻译)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秋风吹动萧瑟的松桂。

青苔长满台阶石砌,白鸟特意迟留。

暮霭从深林中升起,夕阳西下小楼上。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针对联想句进行解释)

千顷荷花覆盖着水面,扬州的太守曾经多情。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雨后禅智寺的幽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而联想句则描绘了一幅扬州荷花盛开、太守多情的画面,与禅智寺的幽静形成对比,展现了扬州的另一番繁华景象。

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智寺的幽静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中“雨过一蝉噪”以动衬静,更显禅智寺的清幽;“青苔满阶砌”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寺庙的荒凉与破败,而“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一句,则将读者的视线从禅智寺引向繁华的扬州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对于联想句“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它虽然并非杜牧原句,但却巧妙地融合了扬州的荷花美景与太守的多情形象,展现了扬州的繁华与浪漫,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荷花盛开的湖泊之中,感受到了扬州太守的深情与浪漫。

创作背景

杜牧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曾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后辞官闲居扬州,这首诗便是他闲居扬州时游览禅智寺所作,当时杜牧正值壮年而仕途蹉跌,心情抑郁,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在游览禅智寺时,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而联想句“千顷芙蕖盖水平,扬州太守旧多情”则可能是后人根据杜牧的诗歌风格和扬州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意联想所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