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孽虫虽其众,嫉恶苟锐无难为。的解释

小星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除虫

唐·白居易

虫豸何足道,潜形蛰幽微。

一朝忽见曝,万类皆惊飞。

乃知孽虫虽其众,嫉恶苟锐无难为。

烈日恣凭烧燎烁,秋风吹起还须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虫豸本不值得一提,它们潜藏在幽暗的角落里,但一旦有一天被暴露在阳光下,万物都会因惊恐而飞散,由此可知,即使害虫数量众多,但只要我们坚决地嫉恶如仇,就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烈日可以肆意地焚烧它们,但秋风一吹,它们还是得回到原来的地方(这里暗指邪恶势力终将无处遁形,正义终将到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害虫在阳光下无处遁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邪恶势力的蔑视和坚决打击的决心,诗中“乃知孽虫虽其众,嫉恶苟锐无难为”一句,强调了正义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使面对再多的邪恶,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锐利的斗志,就能够战胜它们。

赏析

这首诗以虫豸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邪恶势力的看法和态度,诗中通过对比害虫在暗处和明处的不同境遇,突出了正义的力量和邪恶的无处遁形,诗人还通过“烈日”和“秋风”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规律,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唐代中期以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问题日益突出,白居易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呼吁人们关注民生疾苦,打击邪恶势力,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旨在鼓励人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斗志,共同为社会的正义和进步而奋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