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全诗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歉叹

唐·白居易

旱田人倍劳,新谷价犹贵。

海内岁方歉,天南人未泰。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

吾闻此语重叹息,穰穰之岁何曾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旱田里的农民加倍辛劳,新收获的谷物价格仍然昂贵,全国范围内都在歉收,天南地北的人们都没有过上安稳的日子,桂布白得像雪一样,吴地的绵软得像云一样,布厚重,绵柔软,做成裘衣后非常暖和,从早到晚都抱着它坐着,夜里也盖着它睡觉直到早晨,谁知道在这严寒的冬天里,我的身体像春天一样温暖,半夜里忽然有了想法,抚摸着裘衣起来徘徊,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怎么能只顾自己呢?怎么能得到一件万里大的裘衣,覆盖包裹住天下的四方呢?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那么天下就没有寒冷的人了,有人说丰收或歉收是有定数的,天灾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我听到这话后重重叹息,在丰收的年份里我们又何曾知道这些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旱灾导致的粮食歉收和农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同情和兼济天下的宏大愿望,也反映了诗人对天灾人祸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岁歉叹”为题,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对粮食歉收的哀叹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旱灾给农民带来的苦难和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兼济天下的宏大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一件万里大的裘衣,覆盖包裹住天下的四方,让大家都过上安稳温暖的生活,这种愿望虽然难以实现,但却体现了诗人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诗人在结尾处还通过“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的议论,表达了自己对天灾人祸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困苦,白居易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诗人,对农民的生活和苦难深感同情和关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和兼济天下的宏大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诗人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