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西山画阁
唐·韦庄
名在玉堂归未得,西山画阁兴何穷。
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幽人自来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诗作多抒发身世之感,情感真挚,风格清丽,韦庄在词坛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对后世词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译文
虽然我的名声已经传到了朝廷的玉堂之中,但我却还未能归隐山林,在西山那座画阁之中,我的兴致却是无穷无尽的,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处,无人知晓我的踪迹,只有那些同样超脱世俗的隐士,才会前来与我为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首句“名在玉堂归未得”暗示了诗人虽有名声在外,但并未因此得到朝廷的重用或满足自己的归隐之愿,次句“西山画阁兴何穷”则展现了诗人在西山画阁中,面对自然美景,兴致盎然,忘却尘世的烦恼,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的隐居图景,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与未能实现的归隐愿望,表达了对仕途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诗中“白云深处无人识”一句,既描绘了隐居地的幽静与神秘,又暗含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而“唯有幽人自来同”则强调了诗人与自然、与同样超脱世俗的隐士之间的心灵契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情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韦庄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并未得到重用,面对这样的现实,韦庄逐渐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西山画阁中的隐居生活,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