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宋·陆游
岁华忽忽双流矢,鬓发萧萧一病翁。
壮志未酬心未老,浮生已半梦成空。
窗前竹影摇书案,枕上涛声入梦魂。
莫道此生无再少,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岁月匆匆如同飞逝的双箭,我这鬓发斑白之人已是一病不起的老翁,虽然心中壮志未酬但心仍未老去,然而大半生的浮萍生涯却如同梦幻般成空,窗前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书案上,枕边仿佛还能听到波涛的声音进入梦中,不要说此生再无年轻之时,只愿将心中的事都寄托给那自由的沙鸥。
释义
“岁华忽忽双流矢”形容时间流逝之快,如同两支飞速前进的箭;“鬓发萧萧一病翁”则描绘出诗人自己年老且病弱的形象。“壮志未酬心未老”表达了诗人虽年迈但志向未减的豪情,“浮生已半梦成空”则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无奈。“窗前竹影摇书案,枕上涛声入梦魂”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莫道此生无再少,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在病中所作,通过描绘自己年迈病弱的形象,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壮志未酬的无奈,诗中“岁华忽忽双流矢”一句,以箭喻时,形象地刻画出时间的飞逝与无情,而“鬓发萧萧一病翁”则直接点出诗人的现状,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既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无奈,又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时期,他身体每况愈下,但仍心系国家大事,时常在诗中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遗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陆游在病中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岁月匆匆、壮志未酬,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以及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