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附加句:
轩冕从来为外物,山川信美独思归。
(注:此附加句并非直接出自《归园田居》系列中的任何一首,但意境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相契合,故在此作为扩展加入,以丰富解析内容。)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然和谐的高洁志趣,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全诗译文略,重点解析附加句)
轩冕(高官显贵的车马冠冕)向来只是身外之物,山川之美固然令人陶醉,但我唯独思念着归隐田园的生活。
释义
轩冕:代指高官厚禄,权势地位。
山川信美:山川确实美丽。
独思归:唯独思念着回归田园。
赏析
这句诗深刻反映了陶渊明超脱物欲、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在陶渊明看来,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无法与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相比,尽管山川之美令人流连忘返,但他更渴望的是回归田园,享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生活,这种思想体现了陶渊明对自然和谐、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早年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但很快就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感到厌倦,在多次辞官归隐后,他最终选择了回归田园,过上了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这句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和感悟的体现,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陶渊明对自然、对自由、对内心的真挚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