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7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挽歌词》,全诗原文如下:

挽歌词

唐·白居易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

晨光照闾巷,薤露泣人情。

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红色的旌旗在风中飘扬,白色的马匹也发出悲鸣,清晨的阳光照耀在街巷之中,人们因薤露之曲而哭泣,情感深沉,月光下的青松映衬着通往黄泉的道路,白草原头传来薤露的哀歌,自古以来,老马虽不必再驰骋长途,但其忠诚与坚韧仍值得人们铭记。

释义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悼念逝者而作,通过描绘旌旗飘扬、白马悲鸣、晨光映照、人们哭泣等场景,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庄重的氛围。“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两句,以青松、白草、月光、泉台路、薤露声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逝者离去的悲凉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体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中的“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一句,也表达了白居易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认为即使生命已至暮年,其存在的价值也不应被忽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身边某位亲友的离世有关,在古代,挽歌是悼念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生命的感慨,作为一位具有深厚人文关怀的诗人,白居易在诗中也不忘传递出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以及对逝者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原诗中“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两句与题目中的关键词完全吻合,但整首诗的其他部分同样重要,共同构成了这首挽歌的完整意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