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变体(含关键词“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意境)
(注:原诗中并无直接“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两句,但以下变体尝试融合此意境)
壮志雄心两峥嵘,中年未改旧时情。
燕兵汉箭皆成梦,独倚危楼听雨声。
(此变体为现代创作,旨在体现原诗精神与所给关键词的融合,非辛弃疾原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译文(针对原诗《鹧鸪天》)
年轻的时候,我率领着雄壮的军队,挥舞着旗帜,指挥着千军万马,我们穿着华丽的战袍,骑着勇猛的战马,渡过长江,开始了北伐的征程,那时候,北方的敌人(指金兵)在夜晚忙着准备武器,而我们南宋的军队则在清晨发射着锋利的箭矢。
回想起过去的往事,我不禁感叹现在的自己,春风已经无法染黑我那已经变白的胡须了,我曾经写过上万字的平定敌人的策略,但现在却只能换来东家种树的书来读。
释义
这首词通过对比作者年轻时的英勇与现在的无奈,表达了他对未能实现抗金复国之志的深深遗憾和悲愤。
赏析
这首词上片追忆作者年轻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的豪壮场景,下片写老年隐居乡间的凄苦生活,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愤之情,全词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上饶带湖期间,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最终未能实现其壮志,在退隐期间,他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这首词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抗金斗争的艰难和复杂,以及辛弃疾等爱国志士的悲壮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