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杀汝阴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汝阴太守行

唐·刘禹锡

孤城古垒百尺墙,

人语马嘶斜路傍。

笑杀汝阴常处士,

十年骑马听朝鸡。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善于提炼和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来营造生动的意境,表达其独特的感受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掌书记,后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等人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刘禹锡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人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译文

孤城之上,古老的堡垒矗立着百尺高的城墙,

人声鼎沸,马嘶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斜路之旁。

可笑那汝阴的常处士啊,

十年来骑着马,只为在朝听那报晓的鸡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孤城古垒的景象,以及城中人语马嘶的热闹场景,引出对汝阴常处士的讽刺,常处士十年骑马听朝鸡,象征着他在官场上的奔波与忙碌,而诗人以“笑杀”二字,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嘲讽与不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古城生活画卷,前两句通过“孤城”、“古垒”、“百尺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而“人语马嘶”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官场生活的单调与乏味,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的仕途经历有关,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在贬谪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了百姓的疾苦,也对官场的腐败与虚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讽刺常处士的官场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功名的渴望,也有对自由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