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终岁足悲风,亭古台荒半倚空。的释义

梦梦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长河终岁足悲风,亭古台荒半倚空。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隔成两条水流,只有那长江向远方滚滚流去,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令人感到悲伤的风吹过,古老的亭台楼阁已经荒芜,大半倚靠在天空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凤凰台的古今变迁,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自然永恒的敬畏,诗中“长河终岁足悲风,亭古台荒半倚空”两句,更是以长江的悲风和荒凉的亭台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赏析

这首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悠不绝的江水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独特诗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得益彰,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特别是“长河终岁足悲风,亭古台荒半倚空”两句,更是以景寓情,将诗人的悲凉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金陵(今南京)登临凤凰台时所作,当时,李白已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登临凤凰台,俯瞰长江,远眺群山,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历史上的许多往事,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永恒的敬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