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无风已恐自零落,长条可爱不可攀。
见说风流极盛时,不知零落有谁怜。
(注:您提供的两句“无风已恐自零落,长条可爱不可攀”实际上是对李商隐诗中意境的提炼与重组,并非原诗连续的两句,为贴合您的要求,我将整首诗及相关解析围绕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进行展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两句进行意译)
没有风的吹拂,柳树就已担心自己会凋零飘落,那长长的柳条虽然可爱,却让人难以攀折。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柳树在秋日里的景象,即使没有风的吹拂,柳树也似乎预感到了自己的凋零,表现出一种哀婉的情绪,长条可爱而不可攀,既是对柳树形态的描绘,也隐含了某种难以触及的美好或理想。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树在秋日里的独特韵味,诗人以柳树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无风已恐自零落,既是对柳树生命力的担忧,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长条可爱不可攀,则暗示了某种高远而难以企及的理想或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的才华和抱负往往难以得到施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柳树的凋零和不可攀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也寄托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