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
唐·李白
玉树歌残犹有声,王孙公子五侯家。
楼台晓日明如雪,宫殿春风起玉楼。
汉家天子今何在,荒冢遥遥黍与禾。
来时宫柳绿初匀,坐见红芳几番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奔放、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善于通过诗歌表达个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游历四方,结交名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译文
玉树上的歌声虽然已经停歇,但余音仍袅袅不绝,回荡在王孙公子、五侯之家,清晨的阳光照亮了楼台,如同白雪般耀眼;春风拂过宫殿,吹起了玉楼上的轻纱,汉家的天子如今又在哪里呢?只留下荒凉的坟墓,上面长满了黍子和禾苗,我来到宫中时,宫柳刚刚抽出嫩绿的枝条,如今已多次见到红花开放,春意盎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中景象的变迁,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无常,前两句通过玉树歌声和王孙公子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奢华;中间两句则通过楼台晓日和宫殿春风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宫廷的美丽与宁静;后两句则通过汉家天子的荒冢和宫柳红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玉树歌声与荒冢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主题;通过宫柳红芳的描写,则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明如雪”、“起玉楼”等词语的运用,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加鲜明生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宫中为唐玄宗所作的行乐词之一,当时,李白被召入宫中,成为翰林供奉,为唐玄宗创作诗歌以助兴,李白在宫中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因为性格耿直、不拘小节而得罪了权贵,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宫中景象的变迁,表达了自己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