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全诗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唐·韦庄

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埋才。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前人总是看重自己的节操与才华,却难以在仕途上有所进展;世俗风气轻薄多变,求官之路却早已被各种手段打开,我已是满头白发,却仍然未能归隐山林;这茫茫青山之中,哪里才是埋葬我这怀才不遇之人的好地方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句“昔人自重身难进”指出前人虽然自重,但难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次句“薄俗多端路久开”则揭示了世俗风气轻薄多变,求官之路被各种不正当手段所充斥,后两句“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何处是埋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未得归隐、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诗人通过对比“昔人自重”与“薄俗多端”,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身难进”与“路久开”的对比,则进一步凸显了个人才华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后两句则以个人境遇为切入点,将个人的无奈与悲哀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自身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反差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