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醉中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自非曾是醉翁客,莫向俗耳求知音。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月下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
译文
如果不是曾经做过醉翁的客人,就不要向那些俗不可耐的耳朵寻求知音,酒喝到酣畅时,胸怀和胆量都更加开阔,即使两鬓已经微微斑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月光下独自饮酒,没有亲人相伴,只能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和影子一同对饮,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里的美酒白白地对着明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诗人以“醉翁客”自喻,暗示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因此难以在世俗中找到真正的知音,他也通过描绘自己酒酣胸胆、月下独酌的场景,展现了其超然物外、享受生活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醉翁客”与“俗耳”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通过描绘饮酒、赏月等场景,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氛围,在情感上,诗人既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又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白居易在仕途失意、人生低谷时期所写,面对世俗的偏见和误解,他感到知音难觅,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选择了以酒为伴、以月为友,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首诗中,他既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又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种豁达与乐观的精神,正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