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声三叠何泠泠,酒行暂止四坐倾。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听琴

唐·李颀

风前始作《幽兰》曲,

涧底传来鸣珮声。

九霄韶乐飘寒月,

万象清音绕凤城。

宫声三叠何泠泠,

酒行暂止四坐倾。

若使坐客长醉此,

只应天上有琴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诗风豪放飘逸,尤善描写音乐,能准确捕捉并生动表现音乐之美,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风前刚刚弹奏起《幽兰》这首曲子,

涧底仿佛传来了玉佩叮咚的响声。

九霄之外的仙乐随着寒月飘荡,

万象之中的清音环绕着凤城回响。

宫调的声音三重奏起多么清冷,

酒宴上的行酒暂时停止四座皆静听。

如果能让座上的宾客永远沉醉在这琴声里,

那么这琴声只应天上才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聆听琴声时的感受,前两句通过《幽兰》曲和涧底玉佩声来比喻琴声的悠扬动听;中间两句进一步渲染琴声的美妙,将其比作九霄韶乐和万象清音;后两句则直接描写听琴时的场景,宫声三叠,四座皆静,表达了诗人对琴声的沉醉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听琴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琴声的美妙和诗人的陶醉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将琴声与自然界的声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还通过“酒行暂止四坐倾”等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听琴时的场景和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颀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有关,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之一,音乐文化繁荣昌盛,李颀作为一位擅长描写音乐的诗人,很可能在聆听琴声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并创作了这首诗,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常常通过音乐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这也为李颀创作这首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背景。

《听琴》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写、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琴声的美妙和诗人的陶醉之情,它不仅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体现了李颀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创作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