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禽有恨犹能说,江月无情也解圆。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陇禽有恨犹能说,江月无情也解圆”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陈陶最著名的《陇西行》版本之一,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个虚构的、扩展版的《陇西行》中,以便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这两句可能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有所改编。)
作者简介
陈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嵩伯,岭南(今广东一带)人,早年游学长安,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其诗风苍劲悲凉,多反映战乱时期的民间疾苦和社会动荡,作品散见于《全唐诗》等文献。
译文
(针对扩展版《陇西行》的译文)
发誓要扫平匈奴不顾生死,五千精锐战士在胡地丧生。
可怜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仍是春闺中女子梦里的亲人。
陇上的鸟儿带着怨恨还能啼叫,江上的月亮即使无情也懂得圆缺。
几处破败的墙垣围绕着旧井,这些地方曾经都是人烟稠密的家园。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家庭的破碎,表达了对战争造成的深重灾难的同情,前两句讲述了战士们英勇无畏却命丧战场的悲壮,后两句(包括“陇禽有恨犹能说,江月无情也解圆”)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与自然的无情循环。
赏析
“陇禽有恨犹能说,江月无情也解圆”这两句,以自然界的生灵与天体为喻,巧妙地传达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无奈,陇上的鸟儿似乎能诉说心中的怨恨,而江上的月亮即便看似无情,也懂得圆缺变化的规律,这种对比,既体现了人类情感的深刻与细腻,又反衬出自然法则的冷漠与恒定,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扩展版的《陇西行》是虚构的,但陈陶的诗歌创作深受唐代社会背景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仍的时期,边疆战事不断,百姓深受其苦,陈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往往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呼吁社会关注和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