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去年束书来上国,欲以文字惊众人。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注:原诗中并未完整包含“去年束书来上国,欲以文字惊众人”两句,此处为便于解析,将其融入诗中,形成一段连贯的叙述,这两句诗可能源自李白其他作品或后人的整理与归纳,但在此情境下,我们将其视为对李白心境的一种概括性表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译文
(针对融入后的诗句进行翻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它的力量犹能簸却沧溟之水,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去年我带着书籍来到京城,想要用我的文章震撼世人,我年少时便已成为国家的宾客,笔落之处惊起风雨,诗成之后泣动鬼神,从此声名远扬,被埋没的人才一朝得到伸展,我的文采得到了特别的赏识,流传下去必定会成为绝妙的佳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将自己比作大鹏,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能力,他也对世俗的偏见和嘲笑表示了不屑,坚信自己的才华终将得到认可。“去年束书来上国,欲以文字惊众人”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李白带着满腔热血和才华来到京城,希望用自己的文章震撼世人的决心和勇气。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李白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他通过大鹏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通过世人的冷笑和孔圣人的教诲,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蔑视和对年轻人的鼓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早年游历京城期间,当时他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才华,希望能够在京城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得到认可,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他遭遇了世俗的偏见和嘲笑,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对世俗的偏见表示了不屑和蔑视,这首诗不仅是对李白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所有有才华但遭遇困境的人的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