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刘沧的《经炀帝行宫》,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经炀帝行宫
唐 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映月,荒苔阶上自生华。
却到谢公题壁处,向风清泪独潺潺。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一卷,他的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感,风格苍劲沉郁,语言凝练自然。
译文:
这里曾经是皇帝车驾经过的地方,但如今浮云流水都已不知去向,南国的美人已经香消玉殒,东风中只剩下满地的芳草诉说着怨恨,残破的柳树在宫前孤独地映照着月光,荒凉的台阶上长满了青苔,自行开花,当我走到谢公曾经题壁的地方,迎着风,我的清泪独自流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炀帝行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一句,既是对炀帝荒淫无度的讽刺,也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而“却到谢公题壁处,向风清泪独潺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孤独与哀伤。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深沉哀婉,诗人通过对炀帝行宫的细致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历史感慨和人生体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翠辇”与“浮云流水”、“香销”与“芳草多”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还巧妙地借用了谢安的典故,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沧在游览炀帝行宫时所作,炀帝行宫是隋朝皇帝杨广在江南巡游时修建的宫殿,后来因杨广的荒淫无度和隋朝的灭亡而荒废,刘沧在游览这座宫殿时,被其荒凉破败的景象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哀伤的诗作,通过这首诗,刘沧不仅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