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宋
作者:苏轼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间。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园。
柴荆具茶茗,杞菊助盘飧。
伊川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长久地离开山林原野,我浪荡在城市的边缘,试着带上子侄辈,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在荒废的园子里,我们用柴荆烧水煮茶,采摘杞菊来增添饭食,伊川(这里代指作者曾经隐居的地方)不到十年光景,鱼鸟如今应该会惊讶我的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久别田园后重返旧地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带领子侄辈拨开杂草、探访荒废的园子,以及用简单的食材准备茶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最后两句“伊川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鱼鸟可能对他突然归来的惊讶。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久别田园后的感受与鱼鸟对他的惊讶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如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等主题,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后,苏轼对田园生活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向往和怀念,他曾在多地任职,但始终未能摆脱官场的纷扰和束缚,当他有机会重返旧地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激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