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汉家天子今无恙,不问功臣近若何。

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

寂寂故都何处是,悠悠天命几时回。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为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融合,李商隐原诗中并无完全相同的句子,但以下解析将基于改编后的内容以及李商隐的风格和背景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汉朝的皇帝如今安然无恙,却不关心那些功臣的近况如何。

汉朝的财富利益被分析得极为精细,暂时委屈一下有才能的人又怎能算得上是辛劳呢?

那寂寞的古都如今在何处?悠悠的天命何时能够回转?

无论是卧龙还是跃马的英雄,最终都将化为黄土,人世间的事情和书信,都不过是徒增寂寥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皇帝对功臣的冷漠态度,以及财富利益被精细分析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诗中“汉家财利析秋毫”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汉朝对财富利益的极度重视和精细管理,而“暂屈清才岂足劳”则表达了对有才能之人被埋没的同情和不平。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中通过对比汉朝皇帝对功臣的冷漠与对财富利益的重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不公,诗人也通过描绘英雄末路的悲凉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和打压,一生郁郁不得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所写,通过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不满,诗中“汉家财利析秋毫”和“暂屈清才岂足劳”等句,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不平,诗人也通过描绘英雄末路的悲凉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