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答李浣

唐·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

惜别千余里,临轩藉草蓬。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以门荫入仕,起家右千牛备身,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性格高洁,远离官场俗务,晚年寓居苏州永定寺,斋心屏除杂念,他的诗作风格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林中研读《易经》结束后,我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为伴,楚地风俗中有很多擅长文辞的文人,但不知谁与我最为投缘,你赠给我的话语虽然情意深厚,但我回应你的心意却有所不同,我们即将分别,相隔千里之遥,此刻我在轩窗前,以草蓬为席,与你惜别。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对友人李浣赠诗的回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首联写自己研读《易经》后的悠闲生活,颔联则提到楚地的文人风气,引出对友人的思念,颈联直接回应友人的赠诗,表示虽然感激但心意不同,尾联则通过描写惜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不舍,诗中“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而“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尾联的惜别之情,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隐居期间,对友人李浣赠诗的回应,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隐逸生活和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他也通过回应友人的赠诗,表达了自己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