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人去庙门阖,还有山月来娟娟。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鸟啼人去庙门阖,山月来娟娟。

(注:原诗中“鸟啼人去庙门阖,山月来娟娟”两句实际上是对原诗意境的提炼与再创作,原诗中直接对应的是“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之后的一种静谧、清幽景象的延续与想象,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以适应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一生仕途坎坷,多任小官,他善于雕琢词句,追求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是唐代“苦吟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贾岛的诗歌常描绘幽静的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怀,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相伴,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庭院。

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上,僧人轻敲着月光下的庙门。

走过小桥,眼前分出了田野的色彩,移动石块,仿佛触动了云层的根基。

(想象中)鸟儿啼鸣,人已离去,庙宇的大门缓缓关闭,山间的月亮悄悄地升起,皎洁而柔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周边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句,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夜晚的静谧与和谐,而“鸟啼人去庙门阖,山月来娟娟”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高远。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唐代苦吟诗风的精髓,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而神秘的天地之中,诗中“鸟啼人去庙门阖,山月来娟娟”两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但在此情境下,它们巧妙地延续了前文的意境,将人与自然、动与静、明与暗等元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创作背景

贾岛创作此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与厌倦,因此向往一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李凝的幽居成为了他理想中的避风港,诗人通过描绘这里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普遍存在的避世思想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