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我来览登为叹息,暂照白发临清泉。
心事重重难消解,唯将心事付沙鸥。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我来览登为叹息,暂照白发临清泉”两句完整的表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稍作调整与融合,以呈现这两句意境,张九龄的《照镜见白发》原诗为四句,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扩展。)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臣,他自幼聪敏好学,以文章著称,开元年间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拨乱反正,重用贤能,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过去我有青云般的高远志向,如今岁月蹉跎,已满头白发,谁知道当我照着镜子时,看到自己的身影和面容,不禁心生怜悯,我前来登高远望,不禁为这白发而叹息,临时在清澈的泉水边照镜,看到自己的白发,心事重重难以消解,只能将满腔心事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通过照镜自怜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照镜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思考,前两句“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对比鲜明,既表达了诗人曾经的豪情壮志,又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后两句“我来览登为叹息,暂照白发临清泉”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慨,通过登高远望和临泉照镜的场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九龄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斗争而失势,被贬为荆州长史,面对仕途的挫折和岁月的无情,诗人不禁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照镜见白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也体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