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余山川。
秋风淅沥雨萧索,暮云合沓开苍烟。
故国何人在,沧江孤舟连。
愁思忽而至,清兴殊未阑。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常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兴废更替仿佛已找不到旧时的老人,只留下寂寞的山川依旧,秋风淅沥,细雨萧索,傍晚的云雾聚合又散开,苍茫的烟霭中景象朦胧,故乡还有谁在呢?只见沧江上孤舟相连,愁绪忽然袭来,但清雅的兴致还未消散。
释义
首联“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余山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兴废更替之间,旧时的老人已难寻觅,只有山川依旧寂寞地存在着,颔联描绘了秋风细雨、暮云苍烟的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寂寥的氛围,颈联转而写到故乡与孤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虽然愁绪袭来,但清雅的兴致依然未减的复杂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废兴”开篇,点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接着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寂寞、萧瑟的氛围,颈联的“故国何人在,沧江孤舟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尾联的“愁思忽而至,清兴殊未阑”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既有愁绪的袭来,又有清雅兴致的未减,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深沉、含蓄。
韦应物的这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而深沉,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歌的语言清新淡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在长期的仕途奔波中,韦应物对世事无常和人生漂泊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发强烈,在这首诗中,韦应物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韦应物的诗歌中屡见不鲜,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