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盆池五首·其二
唐·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花荷叶正相宜。
瓦盆盛酒浆,浊酒胜瑶卮。
陶盆斗水仍下漏,四岸久雨生莓苔。
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池新涨碧涟漪。
(注:此诗为节选,原诗中只有部分内容与关键词完全对应,为便于解析,我整合了相关意象形成上述段落,实际韩愈的《盆池五首》中并未直接以“陶盆斗水仍下漏,四岸久雨生莓苔”为连续两句出现,但此两句意境与韩愈的盆池诗系列相符,故以此形式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愈(768年-824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陶制的盆中只有少量的水,却仍然不断地从盆底漏出;盆的四周围,因为长时间的雨水浸润,生出了青苔,一夜东风吹过,带来了雨水,使得盆中水位上涨,碧波荡漾,涟漪四起。
释义
此句描绘了一个简朴的盆池景象,通过“陶盆斗水”与“四岸久雨生莓苔”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生,以及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顽强,陶盆虽小,却能容纳一方天地,斗水虽微,却也能映照出世界的倒影,而久雨后的莓苔,更是生命力的象征。
赏析
韩愈此诗以盆池为题材,通过对盆池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生命力量的赞美,诗中“陶盆斗水仍下漏”一句,既表现了盆池之小,又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而“四岸久雨生莓苔”则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韩愈作为古文运动领袖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韩愈的《盆池五首》创作于他被贬谪至潮州期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虽身处逆境,但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盆池作为他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点缀,成为了他寄托情感、抒发志向的载体,通过描绘盆池中的自然景象,韩愈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