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豗。全诗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余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豗”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峡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峡哀》

唐·孟郊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飞鸟不上上,猿猱愁攀援。

白帝晓猿断,黄牛暮霭昏。

峡中九天上,日夕见车轮。

寒天日暮远,空水对虚轩。

余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豗。

转石惊鹘起,回风送鸿哀。

徒为千里客,忽见两乡关。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作者简介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后多次赴京赶考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孟郊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以“苦吟”著称,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三峡长达七百里,人们都说巫峡最长,重重叠叠的岩石深邃无边,山峰高耸入云,绝壁横亘天际,险峻异常,莓苔覆盖如同锦绣般绚烂,入夜时分,峡中景象清晰可见,即使没有风,波浪也汹涌狂躁,我坚守忠信之道,泛舟于此又有何妨?可以穿越砥柱山,也可以浮过吕梁洪,飞鸟难以飞越,猿猴也愁于攀援,白帝山的猿啼在清晨断绝,黄牛峡的暮霭在黄昏时分弥漫,峡中的天空仿佛高悬于九天之上,日日夜夜可见车轮般旋转的云雾,寒冷的天空,日暮时分更加遥远,空旷的水面与虚空的轩窗相对,余下的波浪带着怒气仍然显得深沉平静,奔腾的波涛撞击着浪花,常常发出喧闹的声响,转动的石头惊起了鹘鸟,回旋的风送来了鸿雁的哀鸣,我只是一个漂泊千里的旅人,忽然看到了两个故乡的关隘,望着望着,行路渐渐远去,孤峰消失在云烟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巫峡的险峻、壮丽和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余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豗”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峡中水波的汹涌澎湃和波涛的喧嚣,展现了自然的伟力和生命的活力。

赏析

孟郊的《峡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巫峡的奇险、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特别是“余波拗怒犹涵澹,奔涛击浪常喧豗”两句,不仅描绘了峡中水波的汹涌澎湃,更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波折和命运起伏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孟郊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峡哀》,他通过描绘巫峡的险峻和壮丽,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诗中,他既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也抒发了对人生波折和命运起伏的无奈和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巫峡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