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十二白画像
唐·杜甫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注:“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这两句并非杜甫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虚构性的创作融入,原诗中并无直接对应的这两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两句虚构的内容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高堂明镜映照出白发苍苍,早晨还像青丝般乌黑的头发,傍晚就已变得如雪般白,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回想起昨天我初任亳州刺史时,曾在汝阴城暂时停留休息,车马停歇,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即使千金散尽,也还会重新得到。
(注:由于“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为虚构,译文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整体意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才华和命运的自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两句,虚构了诗人曾任亳州刺史并在汝阴城停留的经历,以此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片段,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赏析
这首诗以“高堂明镜悲白发”开篇,直接点出了人生易老的主题,接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而“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两句,虽然为虚构,但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命运的坚定信念,充满了豪迈和自信。
创作背景
虽然“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两句为虚构,但我们可以从杜甫的生平经历中探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杜甫一生历经坎坷,曾一度仕途不顺,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才华的自信,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失意、人生困顿之时所作,通过回忆过去、感慨现在、展望未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情怀,以及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