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揽衣推琴起视夜,仰见河汉西南移”并非直接出自《观沧海》,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在此基础上构想一首符合关键词意境的假想诗作,并附于后,同时对《观沧海》进行解析。)
假想诗作
夜观星汉
东汉·曹操(假想)
揽衣推琴起视夜,
孤灯独影对长街。
仰见河汉西南移,
思绪万千随风斜。
星辰点点映秋水,
月色皎皎照寒阶。
此情此景难自禁,
愿将心事付瑶琴。
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精通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译文(针对《观沧海》及假想诗作)
《观沧海》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这苍茫的大海,海水是多么的宽阔浩荡,海中的山岛高高地耸立着,显得格外突兀和峻峭,周围是葱茏的树木,各种各样的花草也长得非常茂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秋风瑟瑟吹来,吹得草木都摇动起来,海中也翻涌起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吧!就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吧。
《夜观星汉》译文(假想):
我披衣而起,推开琴盖,起身望向夜空,孤灯之下,只有我的影子与长街相伴,抬头仰望,银河在西南方向缓缓移动,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随风摇曳,星辰点点,映照在秋水上,月色皎洁,照亮了寒冷的石阶,此情此景,让我难以自禁,愿将心中的思绪,都寄托在这瑶琴之上。
释义与赏析
《观沧海》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夜观星汉》释义与赏析(假想):
此诗假想为曹操在夜晚观星时的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夜晚观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万千,诗人以“揽衣推琴起视夜”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随后通过“仰见河汉西南移”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观沧海》创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一时兴起,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夜观星汉》创作背景(假想):
此诗为假想之作,旨在结合您提供的关键词,构想一个符合曹操风格的夜晚观星场景,虽然并非曹操真实作品,但试图在保持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展现一个不同的曹操形象。
由于《夜观星汉》为假想诗作,因此其创作背景、释义与赏析等均为基于曹操文学风格和关键词的构想,并非真实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