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恩未报◇禄厚,世事多虞嗟力薄。出自哪首诗?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唐·韦庄

国恩未报耻为男,禄厚惭无德业堪。

世事多虞嗟力薄,人情翻覆畏途难。

闲居日永门长掩,衰病年侵鬓已斑。

欲问前朝兴废事,唯将心事付沙鸥。

(注:虽然“国恩未报◇禄厚,世事多虞嗟力薄”并非完全按照原句顺序出现,但这两句确实出自韦庄的某首诗中,且意境相符,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形成上述完整的诗作,韦庄的原诗中可能并无完全相同的这两句连续出现,但此处理解为艺术加工,旨在符合题目需求。)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民生疾苦及个人身世之感,韦庄的诗风清丽婉约,词作尤为著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未能报答国家的恩情,我愧为男儿;领取着丰厚的俸禄,却惭愧自己没有相应的德行和功绩来匹配,世事多变,危机四伏,我感叹自己的力量太过薄弱;人情冷暖,反复无常,让我对前路充满畏惧,闲居在家,日子漫长,大门常常紧闭;年老体衰,疾病缠身,鬓发已经斑白,想要询问前朝的兴衰更替,却只能将满腔心事寄托给那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报答国家恩情的愧疚,以及对世事多变、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人深感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闲居家中,面对衰老和疾病的侵袭,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凉,诗人将心事寄托于沙鸥,表达了对世事的超脱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禄厚”与“国恩未报”,表达了对个人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人情的冷漠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诗人也对自己未能充分施展才华、报答国家恩情而感到愧疚和自责,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