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刘禹锡
我昔被谪居涤山,名虽为翁实少年。
白云深处无人识,唯有幽禽共往还。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曾经被贬谪居住在涤山,虽然名义上被称为老翁,但实际上我还是个年轻人,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身份,只有那些幽居的山鸟与我为伴,来来往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刘禹锡被贬谪后的山居生活,首句点明自己被贬谪的遭遇和地点,次句以“名虽为翁实少年”表达了自己虽被世人视为老者,但内心仍保持着年轻人的活力和心态,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深山中的幽静环境和与山鸟的相伴,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能保持高洁情操和超脱心境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刘禹锡被贬谪后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比“名虽为翁”与“实少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年轻和活力,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通过描绘深山中的幽静环境和与山鸟的相伴,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顺宗永贞年间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涤山可能是他当时被贬谪居住的具体地点,虽然诗中并未明确说明,但结合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可以推断出这一点,在这首诗中,刘禹锡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被贬的遭遇,表达了自己虽处逆境但仍能保持高洁情操和超脱心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