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期公归辅岩廊上,顾我无忘畎亩中。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雅安一带)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之情,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曲,昨夜微霜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在愁绪中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客居他乡的人经过云山。
关城的曙色催促着寒气逼近,京城御苑中的捣衣声傍晚更多。
期望您回到朝廷辅佐君王,不要忘记我仍在田野之中。
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魏万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诗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氛围,以及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关切。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真挚动人,首联以“朝闻游子唱离歌”开篇,直接点明离别的主题,同时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颔联通过“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和客居他乡的孤独感,颈联则以“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两句,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和氛围,使情感更加深沉,尾联“期公归辅岩廊上,顾我无忘畎亩中”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望和嘱托,希望友人能够回到朝廷辅佐君王,同时不要忘记自己仍在田野之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和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魏万的仕途有关,魏万是唐代的一位才子,曾游历四方,寻求功名,李颀与魏万相交甚厚,当魏万即将离开京城前往外地时,李颀写下这首诗以表达送别之情和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关切,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的向往和对家国情怀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