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醉翁操·琅然
宋·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欲知颍水新居士,即是滁山旧醉翁。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乐声琅琅,清脆圆润,是哪个弹奏出这绝妙的乐曲?它响遏行云,回荡在空旷的山野间,静悄悄的,没有言语,只有醉翁在醉中懂得这天籁之音,月光皎洁,夜风渐凉,露水清清,人还没有入睡,背着草筐的老人路过山前,说:有心啊,这位醉酒的贤士。
醉翁长啸吟诵,声音和泉水一起和谐地流着,醉翁走了以后,空留下这朝吟夜怨的琴声,山有时露出光秃的头顶,水有时倒流回川,想念醉翁,不知过了多少年,醉翁早已飞仙而去,这美妙的乐曲,人间的知音又有多少呢?还是听听琴曲之外,两三根琴弦所发出的声音吧!
想要知道颍水边新住的那位居士,就是滁州山中的那位旧醉翁。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醉翁的啸咏,表达了对醉翁的怀念之情。“欲知颍水新居士,即是滁山旧醉翁”一句,点明了醉翁的身份和居所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醉翁的深厚感情。
赏析
这首词以“醉翁”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醉翁的怀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作者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醉翁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欲知颍水新居士,即是滁山旧醉翁”一句,不仅点明了醉翁的身份和居所的变迁,还表达了作者对醉翁的深厚感情和对其人生哲学的认同。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欧阳修而作,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在滁州担任过知州,并在此地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后来,欧阳修离开滁州,到颍州(今安徽阜阳)任职,苏轼便写下了这首词来怀念他,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醉翁的怀念,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苏轼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