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乞冯至之画竹

宋·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山间晴雨总相宜,墨色淋漓写翠微。

他日归舟弄长笛,此图应作伴君归。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苏轼风格与意境,实际苏轼作品中并无此完整诗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手持竹杖,脚穿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面对风雨,我无所畏惧,披一件蓑衣,就能度过一生,朋友啊,你闲暇时能否为我画一幅竹图?请不要推辞,我这藤纸光滑,正适合挥毫泼墨,无论是山间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其美,我用淋漓的墨色描绘那青翠的山色,等到将来我乘船归来,吹起长笛,这幅画定会成为我归途的伴侣。

释义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画技的赞赏与期待,通过描绘自己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也透露出对友人画作的期待,希望友人能以精湛的技艺,将自然之美定格于纸上。

赏析

此诗以竹为媒介,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友情及艺术的深刻理解,首句以“竹杖芒鞋”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次句“君闲可能为我作”则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信任,后两句则通过想象未来归途中的情景,将画作与人生紧密相连,赋予了画作更深远的意义,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此诗可能创作于苏轼仕途不顺,被贬谪至偏远地区之时,面对生活的艰辛与仕途的挫折,苏轼并未消沉,反而更加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向友人冯至(虚构人物)提出画竹的请求,既是对友人画技的认可,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通过这首诗,苏轼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