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时曾未著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未游山

唐·杜荀鹤

经时曾未著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

岩壁峭如屏倚汉,松枝劲似鹤盘云。

洞门深锁烟霞老,石径荒凉草木春。

欲去未能先怅望,此身多病畏风尘。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南唐为官,但终不得志,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长久以来我未曾亲身踏足此地,只是听闻游人们夸赞这里的美景,岩壁陡峭如同屏风倚靠天际,松枝刚劲有力仿佛仙鹤盘旋于云端,山洞的门扉深锁,烟霞缭绕显得古老而神秘,石径荒凉,草木在春天里茂盛生长,想要前往却未能成行,心中先已充满了惆怅,我这多病的身躯畏惧旅途的风尘。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曾亲游某山的遗憾与向往,首联直接点题,说明自己虽久闻其名,却未曾亲至,颔联通过想象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色,岩壁陡峭,松枝劲健,颈联进一步渲染山的幽静与荒凉,洞门深锁,石径荒芜,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因多病而畏惧风尘,未能成行的怅惘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未游山”为题,通过对比与想象,展现了诗人对未知美景的向往与遗憾,诗中“经时曾未著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又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这未曾亲见的美景究竟如何,颔联与颈联的描绘,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的壮丽与幽静,尾联的转折,则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对美景的向往转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此时他虽已入仕,但仕途并不顺畅,生活也颇为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通过描绘未曾亲游的山景,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多病之身的忧虑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