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全诗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探春行

唐·刘方平

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晴光初照万花开,春色满园人皆悦。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方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刘方平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译文

草木的嫩芽不等杨柳枝摆动就已萌发,

我骑着马儿踏着残雪去探寻春天的消息。

晴朗的阳光初照,万紫千红的花儿竞相开放,

春色满园,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与喜悦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诗人骑马踏雪寻春的情景,首句“萌芽不待杨柳动”以草木的嫩芽提前萌发,暗示春天的到来并不等待杨柳的摆动,表现出春天的急促与生机,次句“探春马蹄常踏雪”则通过诗人骑马踏雪的形象,展现了人们急于探寻春天、迎接新生的迫切心情,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到来后,万物复苏、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们对此的喜悦与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美丽与生机,诗人通过描绘草木的嫩芽、踏雪的马蹄、初照的阳光和万紫千红的花儿,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画卷,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萌芽不待杨柳动”一句,不仅表现了春天的急促与生机,也寓意着人们应该抓住时机,积极迎接新生和变化,而“探春马蹄常踏雪”则展现了人们不畏严寒、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在唐代,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人们寄托希望、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诗人刘方平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从而产生了创作这首诗的冲动,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美丽与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画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