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郑二员外

唐·皇甫冉

怅望南徐登北固,迢迢远水接天涯。

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

江上见花争发处,迁莺正及酪浆时。

今朝忽遇东归客,却寄新愁与别离。

作者及朝代

皇甫冉,唐代诗人,字茂政,润州(今江苏镇江)人,约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前后在世,天宝十五年(756)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作者简介

皇甫冉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一生仕途并不显达,但诗才横溢,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站在南徐城上眺望北固山,远远的水流一直延伸到天边,记得你去年从越地而来,那时我正奉命驾车前往京城,如今在江边看到花儿竞相开放,黄莺也正好在酪浆成熟的时节啼鸣,今天忽然遇到一位东归的旅人,却只能将新添的愁绪与离别的情感寄托给他。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离别之愁,首联写诗人登高远望,水天相接,引出对友人的思念;颔联回忆去年友人从越地来访,而自己却正忙于赴京;颈联以江边花开、黄莺啼鸣的春景,反衬内心的愁绪;尾联则通过遇到东归客,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与离别之愁,诗中“怅望”、“迢迢”等词,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而“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一句,则通过时间的交错,展现了两人相聚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颈联的春景描写,虽美却更添愁绪,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尾联则以遇到东归客为契机,将新愁与别离之情寄托于远方,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皇甫冉任职无锡尉期间,或与友人郑二员外分别之后,当时,诗人可能因公务繁忙或生活所迫,与友人聚少离多,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与离别的哀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离别的不舍,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知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